2013年8月2日

1020831【自然作 蝶形結手環創作】課程-八月之星 黃奉秋


編織,是上帝藉由生命,運用大自然的素材後幻化的美麗技藝吧?


自然界中,編織,都是從基本需求開始,
蜘蛛織網,為了捕食,編織出一張張結構美麗的網,讓建築,科學學家都為之讚嘆;燕子築巢,為了有個家,構築出一個個可以餵養後代的巢窩,讓後代可以綿延;


而人,漁民編網捕魚,織布可以製衣,許多許多編織的歷史,都是溫飽而衍生。
 

台灣早期的常民工藝也在 苗栗苑裡一帶形成自然的加工地點,當地的藺草編織以及 大甲草帽已然成為地方產業文化(參閱 藺草文化館),但隨著時代變遷與工業化的關係,編織已經轉型成為工藝藝術以及外銷,其中以草蓆的銷售最佳呢!編織工藝家 黃奉秋老師如是說。

藺草編織法:(資料來源 http://goo.gl/SHBMw2




編織,是一種微觀的藝術,從線材的聚集,經由交叉、壓挑、勾連...等基本組織架構,把線變成面,再把面編織成體的一種專注過程,你瞧,多美~!



黃奉秋老師說,應用的線材、技法與工具不同,呈現的編織也會不同,例如歐洲的古董蕾絲,用絲線去表現編織的細緻度,也是編織富含藝術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,而編織技術,也是全球工業化的重要歷史記錄之一!



上圖名為 【水沙連 • 伊達邵達格紋】手環與皮夾,從清朝 乾隆年間皇清職貢圖中知道,台灣原住民 邵族以紡織工藝盛名,而「達戈紋」則是以麻線夾以獸毛織成的織品布料,舊志上稱之為水沙連名產,在當時可是四方爭相購買的上等織品,黃奉秋老師則以此歷史技藝創作了一系列日月潭的作品,感覺就像藉由編的傳承而與歷史有了親密的連結。



而上圖這一款【泰雅圖騰之美】以「菱紋圖騰」象徵守護泰雅族人「祖靈的眼睛」,傳統珍貴的「泰雅珠衣」紅、白配色的菱紋圖騰、結合珠衣上串珠的線條意象設計概念,榮獲2012年編織工藝獎之伴手禮設計獎 !


【畫蝶 話蝶】系列是 黃奉秋老師的代表作,以蝶形結來代表曾經斑斕喧鬧的蝴蝶,飛舞過滿山遍野的水沙連,因為蝴蝶標本及蝶翼手工藝品,成了製造外銷及本地觀光熱門的伴手禮,因為貪婪無節制的捕捉,而褪色寂寥了水沙連的天空。


而八月的手作課程就是以此手環為課程內容,單邊蝶形結的手環,運用環保素材的皮繩,是近來 黃奉秋老師致力於新科技環保材質的努力目標之一,即將上市的長纖紙編織材料經由天然素材的改良,對環境友善,讓編織回歸上帝創造的最初!

這一款用皮繩編成的皮釦,奉秋老師收藏如珍寶,數量稀少,是與 春稻藝術坊合作的珍貴編織釦,小編也十分喜愛,覺得這真是很富有手感跟文化的作品(套句現在話意思是“文青”)!


在採訪的尾端,奉秋老師提到了大多數工藝家的想望,
希望台灣的工藝領域均能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結,讓工藝文化得以傳承,讓工藝家能無後顧之憂的環境下,創作出時代經典的台灣逸品!


而這群台灣手創複合媒材的工藝家們,一直持續地在努力推廣著,
至102/10/6前,這群工藝家們輪流在 台北新光三越 信義新天地 A11 6F與大家面對面交流,一起到現場看看用時間與智慧琢磨的作品吧!






講師:黃奉秋  編織工藝家

以手編藝術、皮編工藝為技藝基底,以趣覓創玩、手作溫感、人文思惟、藝術文化為創作底蘊,鋪陳商品設計、創新研發、創作教學的品牌定位及工藝價值,並更進一步尋求跨領域、跨產業的合作交流,期望能架構出更具原創獨特性、設計風格辨識度高、同時兼具產業價值的市場商品定位。
在實作教學方面更無藏私留一手的心態,但求「手編技藝」能快速的普及推廣,更期望因為後學的精進創新、超越突破,而達到教學相長,技藝交流提昇,共創手編技藝的無限可能。


競賽經歷
2010年 台灣工藝競賽  入選獎
2010年 南瀛獎雙年展  入選獎
2011年 台灣工藝競賽  入選獎
2012年 編織工藝獎三項入選獎暨伴手禮設計獎
2012年【心在地 – 日月潭工藝伴手禮進階商品研發計畫】


教學經歷(以下資料為部分經歷)
2010年  台灣工藝生活美學概念館  工藝體驗坊甄選DIY授課教師
2010年  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 台灣工藝競賽-工藝教坊合作邀請教學
2008年  台灣工藝生活美學概念館  工藝體驗坊遴聘DIY講師
2003 ~ 2007年
台中市政府民政局原民課 聘任都會多元族群原民工藝研究教學講師
並獲台中市政府頒贈【澤被原民】獎牌及原委會頒贈【原住民之光】獎牌
2004 ~ 2007年
台東縣政府原民局聘任 原住民傳統文化工藝結合皮編技藝,
創新設計原住民族特色工藝指導教學講師



指導單位:國立台灣研究發展中心
承辦單位:台灣手創複合媒材研究會
採訪:DIY School -手創藝術發展中心 陳思伶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