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10月22日

S,Lyn織璘舫 歷程

品牌/創作者經歷:

/2006. 4   成立S,Lyn 織璘舫

/2011.9   台灣設計師週 前刀糸氏《衷紙》策展人
/2011.1   故宮文創商品入選進駐紀念品商店
/2010.12 獲邀北科大 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客座講師
/2010.12 美國舊金山RENEGADE CRAFT FAIR (跟展)
/2010.12 台灣設計博覽會(跟展)
/2010.11 Swarovski簽約手作設計講師
/2010.9   台灣設計師週展前刀糸氏、Mothers Design)
/2010.3   成立DIY School 教學社團
/2009.10 故宮文創研習營入選
/2009.9   松山社大講師
/2009.9   台灣設計師週參展
/2009.9   都市酵母執人計畫於Xue Xue 展出
/2009.3   服裝設計師 徐秋宜「無用之用」設計協力團隊
/2008.3   中山社大講師

電視報導:
2007.10.18 年代新聞報導
2007.8.9     夏韻芬廣播節目
2007.5.2     中天電視台〝今晚哪裡有問題〞訪問
2007.4.5     台視新聞報導
2007.3.9     非凡新聞報導
2007. 10     年代新聞報導
2008. 7       華視〝就業萬事通〞訪問
2010.9     八大〝生活一級棒〞

織品與飾品的華麗邂逅 -- S,Lyn織璘舫的故事
分類:創業文章2006/10/28 11:55
/ 林玉 (甦活創業管理顧問公司企畫總監)

自行設計飾品在夜市與網拍行銷,成果都不理想,重新為產品定位,另闢行銷管道後,終於闖出一片天。只要是美的事物總讓陳思伶無可抗拒。從小就學素描、水彩,任何與顏色、美術沾邊的活動都來者不拒,最後如願以償進入實踐大學的服裝設計系。和多數的大學生一樣,陳思伶的大學生活也是課業夾雜著打工,多年的打工經驗讓她畢業前即尋獲工作,順利進入一家咖啡連鎖店,從基層的秘書、襄理做到店長,幾年下來,陳思伶開始覺得應付上班是件疲憊的事。三年前的某一天,陳思伶心血來潮翻開小珠寶箱,看著自己過去珍藏的飾品,拿起鏡子看著自己,鏡中映照出木然無神的雙眼和一張邋遢的臉,陳思伶毫不猶豫地遞了辭呈,離開制式的上班生活,隨即報名飾品設計課程,踏上SOHO生涯的第一步。

「以前我很愛買飾品,在學校時也因對飾品的狂熱而選修了金工設計,每次出門前都會挑一件飾品,搭配自己喜歡的服裝,裝扮美美的就能讓我快樂一整天」。陳思伶認為,很多飾品因具有故事背景而深具意義,假如能夠賦於飾品故事與意義,「她」似乎就成了有生命的物體,這個心念讓陳思伶燃起設計出獨一無二手工飾品的理想。

夜市與網拍都不對盤
材料行裡一堆堆平淡無奇的小珠子,陳思伶以巧手創造了驚嘆號,不過,這個驚嘆號因錯放了位置,以致於叫好不叫座。剛開始,陳思伶以每月1000元,在士林夜市租了個小攤位,賣起手工設計的串珠飾品,很多人會因產品吸引詢價,當她告知價格後,客人的回應的是 --「太貴了!別攤都只賣一、兩百元」或「謝謝!我等一下再過來」,價格成了行銷的死穴。「夜市給人的印象是便宜,這裡賣的都是開模大量生產的金屬或塑膠飾品,通常價格都在200元以下,我的價格相對而言就比較高,逛夜市的人多數想要買便宜的東西。」經過市場的試溫,陳思伶看到客層與產品的不相容,於是,轉戰網拍市場。

不過,茫茫網海中,亮眼的產品要網羅消費者上網一覽非易事,在陳思伶積極的經營下,產品在網路中流通,不過,網拍慣性的殺價,加上有許多人習慣試戴,因此業績並不穩定。「最讓我難過的是作品像個廉價商品任人砍價,也就是那種感受讓我要創立品牌。」陳思伶說。

去年十月,陳思伶開始試著將服裝系所學應用於飾品上,將布當元素,設計出獨具一格的時尚飾品,結果受到一些客戶高度讚賞。但只是實驗性質,畢竟網拍飾品市場的主流還是金工、銀飾或串珠的天下。不久,有個機會進駐遠企一樓的J/N專櫃,這個肯定讓陳思伶對創品牌更具信心。不過,或許缺乏行銷鋪陳,雖然產品進入高檔通路,卻未獲得消費者的共鳴。直到今年二月,向創業專家諮詢後,決定捨去串珠改以織品搭配珠寶做品牌風格定位,並成立「S,Lyn織璘舫」,陳思伶獨特的設計逐步走出格局。

找到賣點闖出局面
除了網站行銷外,陳思伶也參加企業擺攤、創意市集與獲邀至誠品創意市集或百貨公司創意市集展售,手工創作專業媒體也注意到她的作品魅力,一位財經週刊記者更預言她將是珠寶設計界的明日之星。最近,東區一家藝人常光顧的高級精品店邀請她將產品進駐,還有人爭取香港代理權。路,似乎愈來愈寬。陳思伶表示,許多上班族看了獨特的飾品都非常喜歡,卻因不知如何搭配而猶豫,此時,她即扮演起造型設計師,告知穿著與搭配的方式,「我的產品走華麗路線,所以,只要選擇單色衣著,就能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」。

通常她會建議這類客人先從小品入門,只要戴上了就成了主顧客。從辦公室出走的陳思伶覺得自己的世界變大了!「過去思維較封閉,老覺得自己只有一條路可走,現在雖然自付盈虧,但是,每天都有新事物發生,每天都是一個挑戰」,不過,陳思伶也表示,要創業最好先到職場工作,以她為例,目前是SOHO的身份,很多事都得自己來,所以,先前當秘書所習得的電腦知識及商品拍攝技法,就適時地派上用場;另外,當年店長職務所習得的業績分析、時間規畫及服務觀念及決策等,也都無形中成了創業資產。


【用專業組合找出特色商機】
/ 張庭庭(甦活創業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)

飾品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,除了量產的形式之外,從事手工創作飾品的SOHO族也是人才輩出。要如何出頭?如何被看見?當初思伶來找我們的時候,在網拍的據點叫做『華麗天堂』。顧名思義,作品金光閃閃,珠光璀璨。仔細端詳她的作品,會發現很多設計巧思,做工也非常細膩,看來她的確是吃這行飯的材料。問題是,以金、銀、珠、寶為素材的飾品設計者到處都是,強調華麗風的優秀創作者也不乏其人,在缺乏行銷資源的情況下,面對同質性很高的競爭對手,想純粹以創意與做工勝出來自創品牌,談何容易?

不過,在一片閃亮的作品中,我注意到有幾件造型與風格特別不一樣。原來是她運用布料加上自己研發的特殊織法,結合金、銀、珠、寶等素材,創造出一種歐洲宮廷優雅華麗風。這樣的作品既有個人風格,又難以被模仿〈對布料材質的掌握與特殊織法需要相關專業〉。我們建議她,就以織布飾品做為她的事業定位與主力商品吧。於是她從新調整商品,架設自有網站,並把品牌名稱改為『S,Lyn織璘舫』,一方面凸顯商品特色,一方面嵌進自己的名字。接下來是一連串展售擺攤的忙碌行程,由於特定展售安排所接觸到之客群通常具有一定消費水準〈與昔日在士林夜市不可同日而語〉,加上商品特色明確突出,知音與日俱增,機會也不斷找上門。如果她能克服因手工創作而有的產能問題,成為新一代名珠寶設計師的日子不遠矣。

S,Lyn織璘舫』的例子,是標準的以專業組合〈服裝織品專業+珠寶飾品設計專業〉創造特色商機,從而建構品牌風格。這種方式不只適用於文化創業產業,對於有心找到藍海商機自創品牌的創業者,一樣受用。例如知名的夜市剉冰女王邱泯也是學設計出身,但把設計與色彩專業融入剉冰事業。經過如此混搭,不僅把專長用上,也設立競爭者難以仿效的門檻。

本文轉載自95.10.20工商時報

沒有留言: